期刊简介
本刊是一份创刊较早、学术性较强、在中医界具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中医药期刊,80年代曾因开辟“名老中医之路”而广受欢迎,90年代又因开展中医理论重要问题讨论而被关注,连续被国家中医管理局评为优秀期刊二等奖。为山东省优秀期刊。
主管单位: 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59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7-1279/R
邮发代号: 24-02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7
出版地区 山东
出版地区 山东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7-659X
- 国内刊号:37-127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期刊荣誉:统计源期刊
- 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是一份创刊较早、学术性较强、在中医界具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中医药期刊,80年代曾因开辟“名老中医之路”而广受欢迎,90年代又因开展中医理论重要问题讨论而被关注,连续被国家中医管理局评为优秀期刊二等奖。为山东省优秀期刊。
①理论研究性文章视点要高而且有指导性,论题不求大但要有深度,观点鲜明且有自己的见解,不囿于以经解经,不牵强于现代学说;②临床研究一般应设有对照组(说明具体随机方法),资料翔实,数据真实可靠,必要时请作者提供原始数据;诊断标准、疗效标准要引用行业内或国家标准;必须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在论文中要说明研究是否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③实验研究与中药研究要把握最新研究动向,设计合理,说明动物造模方法,研究数据准确,图表清晰,研究结果体现出中医药特色;④医史文献研究与考证应注重学术价值的发掘和现实指导意义;⑤文章字数要求6 000字以上,每篇文章根据内容有10~15篇参考文献,引言所述文献应反映最新研究热点,综述文章参考文献不能少于30篇,并要求50%的参考文献是近3~5年的;⑥统计学处理应作为独立内容介绍,包括统计软件及版本、统计描述、统计推断方法、检验水准等。
3 格式要求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7-04-12发布的“期刊出版形式规范”的规定及《中医药期刊编排规范》,对刊出论文的标识、结构和编排格式要求说明如下,请在撰写稿件时参照执行。
3.l 题名 居中写,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3.2 作者及工作单位 如系一位作者,可居中写,姓名下另起一行写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加“,”分隔。
如系多位作者,署名之间用“,”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多位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应的数字。
3.3 作者简介 对文章的主要作者(一般是第一位作者)按以下顺序写出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及主要研究方向。作者简介置于文章首页地脚处,与正文以线隔开。
3.4 摘要 要求300~400字,应是在正文基础上脱离正文的高度精练短文,并在中文摘要后附对应的英文摘要。
3.5 关键词 每篇文章应写出3~8个关键词,关键词之间用“;”分隔,并在中文关键词后附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3.6 基金项目 获得基金资助产生的文章应注明基金项目,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具体位置在首页地脚处。
3.7 参考文献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著录格式如下:
(1)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号,年,卷(期):起-止页码.
(3)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论文集:[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C]//析出论文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5)报纸:[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N].报纸名:其他题名信息,年-月-日(版次).
(6)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EB/OL].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4 其他
4.1 本刊使用采编系统投稿,投稿地址为http://sdyx.chinajournal.net.cn/。投稿2个月后未收到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
4.2 投稿请写明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电子邮箱,以便联系。
4.3 本刊已入“中国期刊网(CNKI)”和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来稿不同意入网和入编“光盘版”者,请予声明。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影响因子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发文量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总被引频次
-
庄子“三言”对中医学传承的方法论意义
庄子以“道”为核心,采用寓言、重言、卮言表达思想的方式对中医学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寓言”启示:传道重于授业,成就“上工”的关键首先在于境界和心胸;“重言”启示:中医复兴不仅要靠学界本身,更依赖于异于西医的中医政策;“卮言”启示:中医传承不仅在于专业知识,更在于思维模式.因此,中医学的研究方法应该且必须异于西医学.......
作者:赵荣波 刊期: 2015- 04
-
运用补肾和脉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经验
分析肾气亏虚型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主要证候,阐明从肝脾肾论治高血压的理论思想,以补阴益阳、化生肾气为治法,以补肾和脉方为基础方,辨明病因病机,合理进行方药配伍。......
作者:郭金昊;刘益成;王静;季倩倩 刊期: 2015- 05
-
朱良春“培补肾阳治其本,虫药活血治其标”法论治心系疾病经验
探讨国医大师朱良春以“培补肾阳治其本,虫药活血治其标”法论治心系疾病的渊源、组方规律、用药特点,并对其临床经验进行总结.通过跟师学习,研读导师出版的书籍及文献,整理、分析、总结导师病案,归纳、提炼导师治疗心系疾病的学术特点.导师认为“肾中真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心系疾病病机多为心肾阳虚为本,瘀血内停为标,提出“培补肾阳治其本,虫药活血治其标”是治疗心系疾病的基本法则.对常用药物的临床运用经验......
作者:郑晓丹;高想 刊期: 2016- 03
-
《内经》学术体系的研究
站在大文化、大科学、大医学的高度,从与西医学比较中和中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学术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评价.认为中医学以自己的民族文化背景、哲学基础、实践环境、发展历程,和异于西医学的角度、思路和方法,发现了人类生命活动的部分规律,在生命科学上有其独特的价值,同时也如同太极的阴阳两仪,中医学鲜明特色之中优势与缺陷并存,在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上与西医学优势互补.从学术体系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学术体系的......
作者:烟建华 刊期: 2004- 06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槐角丸中黄芩苷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槐角丸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SpherigelC18高效液相色谱柱,甲醇-水-冰醋酸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6nm.结果:黄芩苷在25~200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76%,RSD为1.22%(n=6).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韩梅海;成爱华 刊期: 2002- 02
-
中医心与现代西医学组织器官的相关性研究
历版全国统编教材都认为中医学的脾、肺、肾、肝、心不同于西医解剖学的同名脏器.但与中医五脏相关的西医学组织器官是什么,却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
作者:张启明;苏振洲 刊期: 2004- 01
-
大黄及其含药血清指纹图谱比较分析
目的:探求并优化大黄及其含药血清的指纹图谱,为在细胞体系中运用含药血清提供依据.方法:制备大黄含药血清,进行血清蛋白沉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通过梯度洗脱获得大黄及其含药血清的指纹图谱,并对大黄及含药血清指纹图谱出峰时间的分布进行非参数检验和聚类分析.结果:甲醇作为蛋白沉淀剂处理含药血清得到的结果好.指纹图谱出峰时间统计分析显示,出峰时间总体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实验所提供的含药血清优化......
作者:季旭明;程明;王世军;王成岗 刊期: 2012- 01
-
从脑病角度探讨热入心包证
从病机、临床表现、治法以及实验研究结果等方面对热入心包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热入心包证是对以神昏谵语为主要表现的脑部疾病的证候学概括,清心开窍方药是治疗此类脑病的重要药物.......
作者:王新陆 刊期: 2000- 01
-
中医眼科基础理论研究分析
近年来,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经过多年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中医眼科领域已经开始进入理论提炼、升华和创新阶段.现将近年来中医眼科基础理论研究现状分析如下.......
作者:刘玲 刊期: 2005- 01
-
王叔和及《脉经》针灸学术思想探析
王叔和,古代高平(今山东邹城)人,魏晋时期医家、医书编纂家,曾任魏太医令,其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主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杂病论》,二是撰写《脉经》.《脉经》涉及针灸学术的内容约占全书的八分之一,以第二、第七、第十卷为集中.本文从经络学、腧穴学、刺灸学和治疗学四个方面对《脉经》中针灸学术思想进行了探析.......
作者:张永臣;贾红玲;韩涛;汤继芹 刊期: 2015- 06
动态资讯More >
- 1 锋钩针挑刺激痛点治疗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研究
- 2 补肾方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肾气亏虚证患者性激素受体表达强度的影响
- 3 试论中医学说改造的思路
- 4 翻白草三萜类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
- 5 二联法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50例
- 6 《内经》“以象论理”浅识
- 7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
- 8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概况
- 9 淫羊藿苷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 10 新型阿魏酸衍生物的合成及药理活性研究
- 11 抗纤Ⅰ号胶囊抗肝纤维化的血清学和形态学实验研究
- 12 济南市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影响因素及中医体质分析
- 13 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 14 熏蒸1号方治疗不宁腿综合征临床研究
- 15 补肺益肾方对幼龄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 16 张介眉运用葱白防治支架术后再狭窄研究报告
- 17 千金子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 18 鼻窦清合剂治疗鼻窦炎的实验研究
- 19 固骨颗粒治疗更年期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 20 卷柏有效部位对高血糖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