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一份创刊较早、学术性较强、在中医界具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中医药期刊,80年代曾因开辟“名老中医之路”而广受欢迎,90年代又因开展中医理论重要问题讨论而被关注,连续被国家中医管理局评为优秀期刊二等奖。为山东省优秀期刊。
主管单位: 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659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7-1279/R
邮发代号: 24-02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7
出版地区 山东
出版地区 山东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7-659X
- 国内刊号:37-127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近10年来动脉粥样硬化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综述作者及课题组近10年来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的系列研究工作,并结合本领域中医、中西医结合有关研究成果,从中医药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小鼠AS模型、AS易损斑块、AS泡沫化细胞以及解毒与活血配伍抗AS稳定斑块等5个方面,概要介绍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进展.参考文献44条.......
作者:张文高;刘美霞 刊期: 2011- 06
-
针刺治疗高血压实验研究进展
对近年来针刺治疗高血压的实验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针刺能够调节交感-副交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免疫与微循环,对高血压靶器官有保护作用.参考文献33篇.......
作者:霍则军 刊期: 2011- 06
-
近5年来丹参生药鉴定和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对近5年来关于丹参的生药鉴定和质量评价研究方面的概况进行了综述.参考文献28篇.......
作者:丰睿;周凤琴;郭庆梅 刊期: 2011- 06
-
艾灸抗衰老的临床研究进展
对近年来艾灸在临床抗衰老方面的研究报道进行了综述.认为艾灸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抗自由基损伤,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微量元素,在抗衰老临床应用效果明显.艾灸抗衰老的机制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但在科研设计和创新性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参考文献26篇.......
作者:张海峰;孙国杰;赵琛;朱慧华;吴蓓玲 刊期: 2011- 06
-
壁虎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壁虎的来源、抗肿瘤化学成分、提取工艺、药理活性以及临床应用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阐明其药用价值、发展前景以及发展方向.参考文献16篇.......
作者:孙超;孙明江 刊期: 2011- 06
-
“面口合谷收”在针灸临床的运用
根据针灸学经典文献记载,合谷穴具有统治面口部疾患的功能.文章综述了临床运用合谷穴治疗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眼病、牙痛、鼻病、头痛、口舌病的概况.参考文献45篇.......
作者:杨振杰;吴富东;谭奇纹 刊期: 2011- 06
-
平性药药性理论探讨
通过对药性理论的文献研究和探讨,首次提出中药寒热平性药模型为“寒性成分+热性成分”,认为平性药是一类具有独特药性特征和配伍规律的中药,每一味平性药都可看作是一个寒性成分和热性成分组配的天然复方;总结阐述了平性药“体平用偏”、“和合调平”、“双向适用,条件显性”的药性特征.......
作者:邓家刚;孙冰;张作记 刊期: 2011- 06
-
《中华本草》收载止痛中药药性规律研究
目的:研究基于《中华本草》的止痛中药来源分布规律,性、味、归经规律,性效的关联性等,以期为止痛中药药性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以《中华本草》药物功能索引中主题词为“止痛”的药物编号为线索,检索出具有直接止痛功能的药物609种,建立数据库,从其来源、性味、归经、毒性、功能主治等方面进行性效关联性分析.结果:止痛中药主要来源于毛茛科、豆科、菊科、罂粟科、伞形科植物;四性属性上偏于温性;药味以辛、......
作者:李明;郭瑞华 刊期: 2011- 06
-
益母草寒热药性考证
关于益母草的四性属性,历代医家各执一词,争议颇大,有云“微温、微寒”,有云“寒”,有云“温”,亦有主张其为“平”者.文章通过对古今文献的考察分析,结合益母草临床应用情况,认为益母草的药性应为“微寒”.......
作者:孙巍巍 刊期: 2011- 06
-
《颅囟经》之小儿“纯阳”考源
唐代以来内丹学以中医阴阳理论中关于阳气的论述为基础,运用其生命观并结合内炼实践构建出初生婴儿成长经三年或五千日而得“纯阳”的论断.唐末宋初,初生婴儿经三年而得纯阳的观点为医家汲取,形成了《颅囟经》小儿纯阳之论.......
作者:何振中 刊期: 2011- 06
动态资讯
- 1 四军医大克隆出免疫膜分子
- 2 蛇床子外用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
- 3 栀子环烯醚萜类药效部位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研究
- 4 痰与肾小球硬化相关的理论探讨
- 5 补肾化瘀解毒方药物血清对肺癌A549/DDP耐药细胞内药物浓度的影响
- 6 栀子不同炮制品中绿原酸含量比较
- 7 补阳还五汤加昧合藤黄健骨丸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合并腰椎病变89例
- 8 浅述清末医家范文虎辨治温病特点
- 9 张亚强治疗膀胱癌临床经验
- 10 中医临床案例证素辨识一致性研究
- 11 消栓通脉颗粒调节Treg/Th17亚群平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
- 12 大黄水煎液对实热证模型大鼠血浆中IL-1β、IL-6、TNF-α水平的影响
- 13 参芪糖肾安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与氧化应激的影响
- 14 活血理气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 15 海昆肾喜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PDGF-BB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 16 便秘古代中医文献研究
- 17 耳缘静脉放血对偏头痛家兔模型PAG区G蛋白的影响
- 18 乳腺癌相关基因被发现
- 19 额三针透刺的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 20 网络生物学是中医证候和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有效表征模式